舊書經(jīng)濟成為圖書消費新引擎
近年來,讀者購買古舊書熱情越來越高。
4月19日,歷經(jīng)400余天精心打造的上海古籍書店,在上海市福州路再次開門迎讀者。當天,上海古籍書店三樓,4000余種特價書和2.3萬余種舊書頗受歡迎,古舊書區(qū)、特價書區(qū)成為淘書者的樂園。其中,一位以1200元買下24冊巴爾扎克《人間喜劇》的讀者驚呼:“比新書還貴500元,但是心儀已久?!?/p>
上海古籍書店發(fā)生的場景折射出“舊書新知”理念和行動受到讀者歡迎。近年來,讓舊書找到新知己,讓讀者從中獲取新知識的古舊書,令愛書人特別是老年讀者群體喜愛不已,這一現(xiàn)象從各地高度重視并積極開展舊書回收、舉辦舊書市集活動中可見一斑。
統(tǒng)計顯示,北京有434家實體書店增設了“舊書新知”專區(qū),194家實體書店提供舊書回收服務。在天津,海河舊書市集的魅力更是貫穿四季。在上海,上海古籍書店、上海舊書店、上海書城、復旦舊書店、博庫書城、犀牛書店、漁書三到書院7家舊書店掛有“舊書新知 上海市特色舊書店”牌子。在廣州,位于越秀區(qū)惠福東路鹽運街的留燈書店,是舊書愛好者的天堂。
在這些一線城市的帶動下,火熱發(fā)展之中的舊書經(jīng)濟,正為提振文化消費需求帶來諸多新氣象——
首先體現(xiàn)在市場有淘書需求。諸如前述上海淘書者淘到心儀的《人間喜劇》一樣,即使價格貴于新書,也要迫不及待入袋為安,可見每位淘書者心中都有自己的“玫瑰園”。其次是讀書需求。近些年的“4·23”世界讀書日,都有古舊書店抱團參與聯(lián)展,這已成為閱讀世界的一道風景線,進一步提高了世界讀書日的閱讀溫度。上海人民出版社編審汪耀華曾著文說:“從閱讀、收獲、增值等方面考慮,我買舊書,主要還是為了現(xiàn)在和之后可能需要閱讀?!痹俅问琴徺I需求。經(jīng)常在電商平臺買書的學者孫先生說,他主攻國際傳播研究,曾經(jīng)為買到早年出版的《文化沖突與跨文化傳播》一書,在網(wǎng)上不惜花費了高于原書幾倍的價格購買。
上述需求是促進舊書產(chǎn)業(yè)鏈形成的關鍵因素。打開電商平臺,或留心觀察處于大街小巷的二手書店,“上門收購”“二手書回收”,如此字眼隨時會映入人們的眼簾。一套1958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《魯迅譯文集》估價1000元,另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的《茅盾全集》估價600元。1980年代的《金庸全集》在孔夫子舊書網(wǎng)拍賣價可達數(shù)千元。絕版書、簽名本、老版連環(huán)畫等具有稀缺性的書籍以其高利潤,吸引了許許多多商家入駐舊書產(chǎn)業(yè)鏈。
以北京為例,初步統(tǒng)計顯示目前北京市從事舊書業(yè)務的線下書店(攤)約360家,線上舊書店近百萬家,古舊書年均交易額逾15億元。具體而言,以上海圖書公司、中國書店這一南一北兩大古舊書店為例,2024年上海圖書公司舉辦的“淘書樂”舊書市集在黃浦區(qū)、浦東新區(qū)、閔行區(qū)、長寧區(qū)舉辦了六季,累計達成4.62萬冊書刊的循環(huán)流動,吸引讀者游客近35萬人次,收購舊書約8000冊。中國書店在2024年的年產(chǎn)值達1.5億元。
古舊書消費熱的背后還有環(huán)保意識、文化需求、懷舊風持續(xù)等因素的影響。就懷舊情結而言,有舊書經(jīng)營者就坦言,“十幾年前做的基本都是‘60后’‘70后’的生意,眼光局限在有學術價值書籍的稀有版本上面。如今‘80后’‘90后’成長起來,而且社會上正在流行‘回憶殺’,電視劇、電影都在打情懷牌。我打算也在這塊上發(fā)發(fā)力,收集一些上世紀90年代暢銷的少年兒童書籍,應該會有不小的市場?!?/p>
另據(jù)《2023年新聞出版統(tǒng)計公報》顯示,2023年全國重印圖書32.3萬種,增長8.8%。重印書數(shù)量增長,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展現(xiàn)出舊書市場消費潛力巨大。
不可忽視的是,當今科技高速發(fā)展為舊書消費帶來了便利。在有著23年歷史的布衣書局,幾乎每天直播銷售舊書,是其主理人胡同的日常工作。胡同曾坦言,是大家多年來的關懷、支持和真金白銀的購買,才讓布衣書局走到了今天。
深受舊書消費市場鼓舞的還有國有古籍書店。筆者在煥新后的上海古籍書店看到,其服務定位更為細致和人性化。譬如,在書架上設置了服務呼叫按鈴,讀者可以隨時按鈴呼叫店員尋求幫助;讀者在水吧選擇飲品時,點單系統(tǒng)的“智能體質(zhì)自測”功能可以幫助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(yǎng)生飲品;書店還推出免費注冊金卡會員送福利、活動優(yōu)惠卡,以及服務于60歲以上長者的99元“博雅月票”等優(yōu)惠措施。
“讀未見書,如得良友;讀已見書,如逢故人?!睆纳鲜龇N種看,舊書市場已從單獨的“廢紙回收”,升級為文化消費的重要分支??梢灶A見,未來兼具“實用+收藏”雙重屬性的書籍,將成為圖書消費市場新引擎。